
出國前必看 登機、託運行李須知
隨疫情消散,全球旅遊復甦後,迎接而來的是一波波報復性旅遊潮!太久沒出國,哪些旅遊物品該托運或只能隨身行李攜帶上機?哪些又不能帶上飛機?真是讓人大傷腦筋!本文集結2023最新搭機注意事項、登機隨身攜帶與絕對要托運的物品清單,還有常見的隨身行李疑問,一一為大家溫故知新,最近有出國計劃的你,千萬別錯過!
出國行李主要分兩大部分,登機行李(隨身行李)會跟“本人”一起上飛機,不用在機場報到時給航空公司放到轉盤的行李;托運行李即在機場櫃台報到時讓航空公司量重量放到行李轉盤上的行李,通常各家航空公司會有不同規定。

隨身登機行李限制
各家航空公司對於旅客隨身帶上機艙的手提登機行李之數量及規範各有不同,搭機前可先行查詢。一般來說單件長、寬、高總和不超過 115公分,重量7公斤內的20吋以下登機箱與45L內後背包都可隨身登機。
需隨身攜帶的登機物品
- 行動電源、鋰電池
- 筆電、平板與相機等3C用品(如需放行李箱託運,需關閉電源)
- 有液體的容器,包含噴霧、膠狀、乳液均須小於100ml才能帶上飛機,此外,液體容器均須裝於不超過1公升且可重複密封20*20的透明塑膠袋,每名旅客只能攜帶一袋上機

禁止攜帶上機的物品
- 各種刀具、尖銳物品、棍棒、工具、運動用品,具有攻擊、敲擊、穿刺、切割功能之器具,皆在禁止攜帶登機之項目。
- 長柄雨傘:長柄雨傘被視為可能攻擊的物品,需進行託運,若是摺疊雨傘則可隨身帶上飛機或託運。
必須託運,隨身行李禁止攜帶物品
- 刀類與尖銳用品(各種刀類用品皆無法攜帶登機,如指甲剪、水果刀、剪刀等有切割功能,包含嬰兒食物剪刀)
- 自拍棒、攝影機腳架(管徑 1 公分以上且收合高度超過 60 公分以上)
- 液體、膠狀及噴霧類物品(大於100ml須托運,不論噴霧、膠狀或液體皆包含在內,每人不得託運總量超過2,000ml)

禁止攜帶上機及託運物品
- 如鮮果實(水果、瓜果類)、植物土壤產品、有害生物與活昆蟲、列禁止輸入檢疫動物及產品,危險物品則爆裂、易燃物、壓縮氣體、毒物及攻擊、刺激性產品。
獲得限制豁免之物品
- 藥物:液體、凝膠和噴霧藥物,包括中藥、成藥如咳嗽藥水或隱型眼鏡藥水等可獲豁免100ml的規定。如容量多於100ml,安檢人員可要求出示藥物證明,如醫師信、處方或有乘客姓名的藥物標籤。
- 嬰兒奶/果汁/食品:容量毋須載於100ml容器內,且數量不限,如容量多於 100ml,則應另行檢查。
- 母乳:在沒有嬰兒同行下,以母乳餵哺嬰兒的母親所攜帶可獲豁免100ml規定。
- 免稅商品:於免稅店購買不限容量液體、壓縮氣體及凝膠狀物體,需以手提方式攜帶,且必須保留購買單據,並存放於密封的防干擾包裝袋中。
超實用的登機、託運行李懶人包重點整理,希望讓大家在出國的行前準備上能更有效率!趁空檔趕快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