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anding

春天的常用保健穴位

洪友仕 游群翔 羅慶徽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清明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節」。到了這個節氣,天氣慢慢開始變熱、陽氣慢慢增加,但是氣候仍不穩定,冷熱無常,此時的寒流會讓人疏於防範。清明包括在春季的節氣之中,寒氣漸消、萬物開始生長、陽氣萌發的季節,人體機能也活躍了起來,在春天就要開始培養陽氣,增強抵抗力。在中醫五行學說,「木」與春天相應,「肝」在中醫理論屬「木」,因此,在春天是調養肝的好時節。

現代人生活忙碌,加上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眼睛老化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中醫養生上說「肝開竅於目」,穴位按摩常用。

‧睛明穴

取穴:位於雙眼內角偏上方的凹陷處。

功效:具有緩解眼部疲勞保健功效。

春天也是胃食道逆流好發季節,因為聚餐多、溫差變化較大等,影響自律神經,造成腸胃蠕動異常。不但會影響呼吸、睡眠,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建議平時可以多按壓穴位保養,例如

‧中脘穴

取穴:位於肚臍上正中線4寸,約五橫指處。

功效:促進腸胃蠕動,治療胃脘痛、腹脹和噯氣吞酸等都有效果。

春季氣候交替,腦部容易因天氣變化大而失調,出現躁鬱症中的「躁症」,也是俗稱「桃花癲」,現代醫也提到季節性情緒障礙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憂鬱障礙,典型的季節性情緒障礙的確開始於秋季或冬季,並且到春天就會癥狀消退。 但是,約有1/10的季節性情緒障礙,是在春季或夏季出現的。 這一類也被稱為「反向季節性情緒障礙」。中醫觀點,春季因人體流通的「氣機」過於抒發,建議春季這時節應克制情緒,按摩穴道,舒緩情緒,自我保健。

‧太衝穴

取穴:位於腳背上,在第一腳趾骨與第二腳趾骨結合處上方的凹陷中。

功效:有疏肝解鬱及心情舒暢作用,同時也是治眼要穴,可防止眼睛乾澀。

以上穴位可用拇指或木製按摩板按壓穴道至痠脹感,雙側各按壓30秒,可做為平時保健或情緒起伏緩解之用。

資料來源:

  1. 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
    https://kmweb.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solar_terms&id=358
會 員 專 屬 推 薦